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7

通往天空之路

Image
小时候,觉得云顶高原就像天堂。 沿着蜿蜒的路才能到达,云雾缭绕,风大的时候冷得直打颤。 有多久没去云顶了。 如今的云顶高原已渐渐转型,宛如小澳门。 度假村和酒店、娱乐场、名牌城和商场如雨后春笋。 不再单靠主题公园和凉爽气候为吸引力,而是致力发展美食打卡和购物消费。 走在云天大道里,感觉像是在城中某个购物中心。 各种特色餐厅和商业品牌,只是人们的穿着比较保暖御寒。 商业的气息重了,少了以前的度假气息。 发展总是在利和弊的天枰上摇晃。 但我喜欢她的设计,喜欢仰望那采光天井。 阳光自然洒下,那道光像是引领自动扶梯上的人们通往天空之路。 那瞬间,觉得天空就在咫尺,触手可及。 每个人都对那片天空有幻想,有期待却又遥不可及。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摩天高楼,挑战人类建筑的极限。 仿佛站的越高,越靠近天空,就能拨开藏在白云后面的神秘面纱。 但是站的越高,越觉得自己渺小,轻易就能隐藏在云雾里。 世界很大,大得能够包容我们的存在和梦想。

镜头下的日常

Image
你的日常, 是什么样的景色? 是步伐紧凑快速的都市生活, 还是脚步悠哉慢活的小镇街景? 每次经过照片里的巷口杂货店, 总是忍不住多看一眼。 它是一栋旧式三层建筑, 楼下是杂货店, 楼上则是住宅。 窗和门都是铁制的, 刷上蓝色油漆, 搭上淡黄色的墙, 和楼上红砖墙构出了和谐的三原色, 让人着迷。 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丝想法, 不如把这些日常记录下来, 将来能够对比和现在的变化。 于是开始在IG上传了一系列标签为#projectmyneighbourhoodundermylens的小镇日常。 一时的突发奇想, 让巷口的杂货店, 废弃的车子, 早晨的街边景色, 新村的民宿后院,在镜头下变得鲜明。 享受在寻宝似的摄影里, 从不同的视野去看待事物, 从平凡中发掘美感。 生活里的日常是一种不经意的美, 它太熟悉又太容易被忽略, 只是淡淡的烙印在记忆里。 也许是阳光满溢的早晨, 或是慵懒惬意的午后, 有一个女孩, 骑着摩哆车, 穿梭在小镇里, 用镜头记录被淡忘的日常。 她不是傻了, 也不是疯了, 只是对这种平凡的日常情有独钟。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Image
「 小时候明明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长大后反而变得迷惘呢? 」 我问朋友, 为什么她会从事现在的工作, 之前也没看出她喜欢这个行业。 她回答我: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觉得试试看,也许自己适合呢。" 隔着荧幕看不见她的表情,却也感受到字里淡淡的无奈,我把原本打的字删了。 原本想问她: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小学的时候,每年会填一份志愿表,一次填写三个选项。 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长大后从事什么行业,变成怎样的大人吧。 我当时填了设计师、作家和音乐家,几年下来几乎没什么改变。 想当设计师,觉得设计需要用心去探讨和解决问题,继而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很酷也很厉害。 想当作家,因为我很爱文字,也爱胡思乱想,如果能把喜好变成职业,应该很理想吧。 至于音乐家,只是想想而已,也许以后会去学习一种乐器,闲暇时候自己弄着玩。 小孩子的想法最直接,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直到上了中学, 通过阅读接触了建筑学,被安藤忠雄的设计深深吸引,觉得建筑师实在太酷了。 从此决定要往建筑和设计的方向走,除此之外我无法想象自己能够从事其他行业。 于是大学志愿填了建筑学和室内设计,后来考上室内设计,和建筑学擦肩而过。 有人都问我,念室内设计,画功应该很好吧。 会画画不一定会设计,会设计也不一定会画画, 不过会画画的设计师能够更好的表达设计的理念和想法。 有人觉得可惜,以你的成绩怎么就去念设计了呢? 暗自叹气,又是一个被社会习俗荼毒的思维。 念什么科系,想成为怎样的人,不应该由成绩决定,而是个人喜好。 我喜欢设计,喜欢设计背后的故事和思想。 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做大量的灵活思考,不断去探索和发掘、不断精进和改良才有最后仍然不完美的成果。 是的,设计不可能完美,因为完美的设计永远是下一个。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能够坚持多久。 那时,我会想起大学面试结束时,面试官告诉我,我谈起设计的时候,眼睛里发着光。 所以我想,我还是会一直喜欢设计的。 就算最后没有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把她画在心里,偶尔看一看,提醒自己继续前行。

毕业季

Image
十月是毕业季,面子书墙不断被毕业照一波接一波地洗版。 念四年制的朋友、硕士班的同窗,系上的学弟妹。 照片里的四方帽、毕业袍、花束、气球,满满的喜悦背后似乎还有更多的不舍。 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个性背景的人,在同一所大学一起堆积了满满的回忆。 毕业典礼上,骊歌奏起,大家就真的各奔东西了。 有的人留下来继续念研究所或是工作,有的回到家乡,有的出国。 从每天都能见面耍闹的人,变成了相册里的大学同学。 把回忆放回宿舍的走廊上、扛着材料搭往上课礼堂的巴士上、一起熬夜做设计的工作室里、凌晨回宿舍房的路上,停格。 从每天一起聊天抱怨,一起吃饭熬夜聊梦想,到只能在通讯软件里互相交换彼此的近况。 话题从我们变成我、你,她和他的工作生活与新的社交圈子。 有时候在群里感慨,那些在工作室里熬夜赶设计为梦想奋斗的夜晚真让人怀念。 那时候觉得很苦,只想赶快毕业脱离这日夜颠倒的鬼日子,如今变成大学生涯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们想象着毕业后再聚在一起,可能是很近的将来,或是很久很久的以后。 也许在某个同学的婚宴上,也许在某年同学会上。 大家聊着出社会后的生活,还在设计的圈子里呢,还是已经转行离开了。 话题大概离不开现在待在哪里、工作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 最后,就是聊回那些年的共同回忆吧。 毕竟,我们都已回不去了。

为大人们写的小王子

Image
「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惜的是,很少大人记得这一点...... 」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原本是写给大人们的童话故事。 喜欢故事里的隐喻。 飞行员是长大后的自己,而小王子是拥有童真的自己。 飞行员小时候画了第一幅图画。 那幅原本画着一条巨蟒在消化一头大象的图,被大人当成了帽子。 于是他又画了第二幅画,把蟒蛇肚子里的情形画了出来,大人们并没有放在心上。 「 大人对任何事情,总需要人给解释得一清二楚。 」 孩童时的天真想法,一下就被大人泼了冷水,放弃了当画家的念头。 这幅图画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保存在身边,却始终得不到任何大人的认同。 只有小王子懂,那是一条巨蟒在消化一头大象的图画。 小王子要飞行员给他画只羊,最后竟然满足于一个小箱子,看不见羊的样子。 因为羊在箱子里,他可以自行想象成他想要的样子。 小时候画画,可以任意创造想象中的世界。 会把太阳画在角落处、大大的接近半圆形,发着光,可能被涂成红色、橙色,或是黄色。 大人们会告诉你,太阳不可能这么大,因为它离我们很远、很炽热,你把太阳画这么大,人们会被晒死的。 我知道,我也曾经指着上小学的表妹的图画,说过类似的话。 那瞬间我觉得长大很可怕。 我们被大人困在定好的规定里,走着所谓正确的路,却没有成为快乐的人。 变得理性,顾虑变多,失去想象力,和其他人一样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关于小王子的B612小行星、他和他的玫瑰、他在宇宙旅行中到过的行星和遇见的人、他驯养的狐狸、日落、一起和飞行员寻找沙漠里的水井、到最后飞行员和小王子的对话,引人深思。 小王子的电影版,像是延续书的结局,故事没那么沉重,却拥有同样的意境。 「 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 所以,小王子一直都在。

飞行人生

Image
我们的一生都在飞行。 离开原地起飞,飞行是学习过程,降落点可能是很远的地方,也可能是回到原点。 小学的时候就像搭国内航班。距离近,飞行时间短,当天就能来回。 中学的时候,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学会了搜罗各个航空和航班。 没去想目的地是哪里,就是想飞得高一些,再远一些,也许能离梦想更近一些。 曾经向往飞机在天空翱翔,大学的时候飞行却成了回家的途径。 没有特别去想家,毕竟磨人的设计课总能让人失去翻开桌历的精神力。 除了去往机场的时候,在机场的时候,在候机室的时候,在飞机上的时候。 于是学会转移情绪,去观察周围有趣的事,从一张张陌生的脸上读出飞行情绪。 是送机的家人朋友、不舍离家的游子、出差的社会人士、回家的外劳和背包客/游客。 或是接机的导游和司机、爱人、假期中的学生或是因航班延迟而疲惫不堪的乘客。 频密地上演着分开和团圆、悲伤和喜悦的矛盾。 飞行人生,不管到哪里,愿有一座美好的避风港和最舒服的人。

致一直坚持的你

Image
「 总有属于你的地方,散发你的光芒。 」 "嘿,你不是晚上才会出现吗?" "我一直都在啊,只是太阳太耀眼了。" "所以你选择在夜里散发那温柔的光。" "不,是你们在夜里才会注意到我。我一直都在发光,有时被云朵遮蔽了,有时我们的轨道方向错开了。时间长了,云朵会散开,运行方向对上了,所以你就看见我了。" 偶尔在白天看见月亮的时候,就会用手机拍下。 人们对她的印象是在夜里出现,散发着温柔的光,因为白天属于太阳。 月亮应该在太阳下山之后才出现的,不是吗? 其实她一直都在,白天里,黑夜里。 月亮绕着地球转,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所以月亮和太阳的位置一直不断在变化。 月亮和太阳处在同一个方向,相隔不远的时候,白天里月亮就在太阳的旁边,只是在太阳强光的照射下无法看见月亮。 当月亮和太阳相隔很远的时候,只能在夜晚的天空看见月亮。 唯有月亮和太阳相隔不太近也不太远的时候,才能看见月亮和太阳同时出现在白天的天空。 所以喜欢月亮。 就像一个很努力生活的人。 就算本身不会发光,一直努力地反射太阳的光。 一直一直地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人们能看见她,对吧?

喃喃字语

Image
友人问我写部落格,是不是想当作家。 其实,写部落格的念头,早在十年前就有了。 那时候,脑袋里有很多的想法。 断断续续的,像一堆碎片。 人生有几个十年。 所以开始经营喃喃字语。 喃喃自语,用“字”取代了自己的“自”。 想成为一个会说故事的人。 用文字去表达情绪,营造画面感。 就像写日记吧。 想把碎片拼凑起来,让未来的自己看看,过去的自己是怎样的心态,和现在的自己,有多大的改变。 用文字写下过去的经历和碰磕,去记录自己的成长。 人是会变的。 我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变得如何。 但我希望是变得更好,更开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河上浮屋观景

Image
提到水上浮屋,你会想到哪里? 是越南下龙湾,还是柬埔寨洞里萨湖? 只要上网一查,其实在国内不同的地方就有水上浮屋。 之前提过横跨两州的雪邦河,她全长15公里,源于雪邦经过双溪比力,再由峇眼拉浪出海流入马六甲海峡。 临近峇眼拉浪海边的Jetty Nelayan Sepang Besar,隐藏着好几间河上浮屋。 浮屋空间不大,胜在有意境,加上拥有丰富河产让许多休闲和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 一排排的游艇整齐地停靠在小码头,是主人家载送入住客人往返浮屋的唯一交通工具。 这里是原始红树林保护区,环境优美,四周宁静,是生态游的好地方。 对于入住浮屋的客人,主人家会提供在附近来个自然生态景观小船游。 虽说是河,但河口接近海域而有咸咸的海水味。 这里临近雪邦国际机场,偶尔会有飞机低空飞过。 蓝天和红树林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和谐画面。 我站在小码头的浮楼观景,随着河流缓缓晃动, 恍然自己在某个海岛度假一般,异常放松。 面对大自然之美,毫无抵御能力。

横跨两州之河

Image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横跨两州。 这条河,名叫雪邦河。 曾经因为沿河的养猪业而严重受污染,河水污浊漆黑,臭气熏天,水生生物都难以存活。 后来养猪业因爆发日本脑膜炎疫情而不再兴旺,雪邦河经过长时间的自行修复,如今两岸尽是茂盛的红树林、河水清澈加上河产丰富,成了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由于没有太多商业化的发展,独特稀有的原始风貌成了探索生态的好地方。 红树林是野生猴子的聚居地,它们不怕生人,我在拍照的时候它们也不会避开,反而好奇地看着镜头,任由我按下快门。 有时候看见一些猴子攻击人类抢夺食物的新闻,我想是因为人类的发展让它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生态,为了生存它们也是无可奈何。 我希望无论是旅游景点与否,看见野生猴子的时候不要慌张也不要去打扰它们,在各自的范围内和平相处。 最让人惊喜的是生活在泥沼里的招潮蟹。 它们有一对火柴棒一样突出的眼睛。 雄蟹有一只差不多蟹身大小的大 螯和一只小 螯形成强烈对比, 颜色鲜艳突出。 退潮时会出现在沼面上,它们的听觉和触觉很灵敏,我想要近距离拍摄的时候它们就会迅速躲进沼面的小洞穴里。 沿河的两地居民除了陆路,还能靠一艘小渡轮来往两岸,节省至少二十分钟车程。 从我的家乡渡口到另一边,我们称为“过港”,大概是渡过港口的意思。 搭上小渡轮,一分钟的时间就能跨州到对岸。 唯一的遗憾是去往渡口的小路和渡轮服务只能提供行人、自行车和电单车骑士使用,轿车无法通行。 许是因为这样,让它保留一丝静谧,成了这一带的好样秘境。

误闯大潭山郊野公园

Image
如果不赌钱不逛精品店,在澳门 路氹城 能做什么? 有些人慢跑成瘾,到了陌生城市也会在行李备用一双跑步鞋,慢跑之余顺便欣赏沿途风景。 而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慢跑爱好者。 觉得一个人跑步太寂寞,结伴又稍嫌需要迁就对方步伐。 对于上司和同事在下班后还能抽空跑步锻炼体能,我只能由衷佩服。 毕竟长时间的工作量加班几乎耗尽我所有的能量,下班后只想躲进被窝里好好的休息。 之前在澳门出差的空档,碍于不好意思一个人呆在酒店房里只好和同行一起去慢跑。 结果可想而知,以我的体力根本就没办法追上长期锻炼的他们。 由于搞不清路线走丢了,身上只带着手机和房卡,开始了一个人在异国乱窜的傍晚。 走着走着,有点体会独自旅行的心情。 那是一种探索未知和锻炼个人胆量及体力的冒险。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记下来时的路才能顺利回去。 沿着街道走过行人天桥到不知名的小路,误打误撞就走进了一个公园。 刚开始还能碰见散步的人,慢慢深入森林区的时候就只剩我一人。 当时天色已经渐渐昏暗,距离约好的晚餐时间越来越近,开始犹豫要不要原途回去。 但好奇心会杀死猫,刚刚已经问了路人得知前方有另一个出口,加上走在前头的人并没有掉头回来,我决定加快脚步,尽量在太阳完全下山之前走出公园。 大概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一个视野辽阔的斜坡,照片中的机场风景就是在这里拍的。 沿途是一道道风景。 走出公园时,心里想着幸好坚持下来了。 如果当时因为胆怯而中途离开,就没有后来收获的风景。 回到酒店后上网查询,才知道 自己 刚刚去了大潭山 郊野公园 (葡文:Parque Natural da Taipa Grande)。 它位于 澳门氹仔 东面,邻近 澳门国际机场 。最初本为垃圾堆填区,1988年因堆填达饱和而停止运作。经绿化后,于2001年正式开放予大众使用。 一般到澳门旅游的人们,应该不会有和我一样的 回忆吧。 虽然乱窜的结果换来肌肉酸痛,不过这趟澳门之行,值了。 「 当心里摇摆不定的时候,狠狠地逼自己向前迈进吧。不管结果如何,终究会是生命里难忘的章节。 」

赌城澳门

Image
对澳门的印象,先是港剧里的赌场和花生糖,后是韩剧里那融合东西方文化而风貌独特的城市。 踏上这座东方拉斯维加斯时,记忆中的画面在眼前一一立体化。 密集而精细。 从机场到酒店有接驳巴士,短短五分钟的路程放眼望去都是酒店和娱乐场。 五光十色的城市,就怕口袋里的钱不够花。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 填海造地 而一直扩大,目前有 澳门半岛 、 氹仔 和 路环 两个离岛。 由于出差的关系待在 路氹城里, 没机会到访 澳门历史城区,只好和大三巴牌坊等文化遗址无缘。 倒是对 各个酒店和赌场的奢华设计和设施很赞叹。 大得惊人的澳门银河集结各个高级酒店品牌,每个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专属香气。 尤其澳门银河酒店大堂中央以孔雀羽毛为灵感的运财银钻秀更是精彩。高科技设备加上灯光和音响效果,带来一种震撼性的感官享受。 澳门 威尼斯人里 充满威尼斯特色拱桥、小运河及石板路。 虽然是复制版但也让人恍如置身 威尼斯水乡一般。 若是乘坐 貢多拉 泛舟于运河,还会伴随船夫不输歌剧演员美妙的歌声。 澳门 巴黎人以一半比例设计的艾菲尔铁塔作为地标,吸引不少观光客往景观台拍照。 延续 巴黎 浪漫爱情地标的效益,总有一对对的准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用镜头捕捉浪漫的回忆。 永利皇宫夸张却又不失东方色彩的装潢。 当中的永利扒房每隔30分钟会有独特舞台视觉特技的剧场上演,配上牛扒和红酒,满足了视觉和味觉享受。 还有在新濠天地拥有米芝莲两星殊荣的誉珑轩里品尝道道精致的粤式 餐飨。 至于赌场, 各种精美的欧式雕刻和壁画、华丽的吊灯,各式赌桌的分区布置 让我大开眼界。 赌场总不缺赌客,更何况是在澳门。 豪赌的玩家眉头也不皱一下地下注,在一旁观局的我都替他们捏一把冷汗,肾上腺素狂飙 直上 。 赢了再加注 ,输了想要翻盘。 赌桌上赌的是手气,搏的是运气。 虽然大家说十赌九输,但内心还是想碰碰运气,万一真赢了呢。 都说钱是一种很玄的 东 西 ,其实人性更玄。 赌博好比是催化剂,让贪和欲望显现出来。 因为无法克制,多少人栽进了“小赌怡情”的漩涡里,无法自拔,最后变成“大赌伤身”。 「 说钱是万恶之源,终究是人性在作祟而已。 」

象征胜利的牛角屋顶

Image
在印尼缩影公园里看了不少印尼建筑,最吸引我的还是牛角屋顶。 牛角屋顶是印尼苏门答腊米南加保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在马来西亚其实并不陌生,从森美兰州的马来传统屋就能看见这种两端高高翘起,屋脊中间凸陷,远看像船,人称“加当屋”。数百年前,米南加保人从印尼迁往森州,也把这种建筑风格带到这里。 而这个牛角屋顶,其实有一个关于胜利的故事。 据说在14世纪的时候,当时还叫做 巴戈鲁荣族的 米南加保人遭到强敌爪哇人入侵,企图用武力征服土地。印尼盛行斗牛,为了避免伤亡, 巴戈鲁荣族 提议双方用斗牛来决定胜负,胜者便能赢得这块土地。爪哇人认为自己的水牛凶猛善斗,信心满满地答应了。比赛开始是,爪哇人放出一头体格健壮好斗的公牛,而 巴戈鲁荣族 却放出了一头还没断奶的小牛,在它的角上系了一把利刀。饿了一天的小牛以为对方是母牛,便疯狂地往对方肚子下找奶吃。最终公牛不敌小牛的利刀而死, 巴戈鲁荣族的巧计获得胜利,保全了家园。为了纪念这次胜利, 巴戈鲁荣族 把名字改成 米南加保族。米南意为“胜利”,加保为“水牛”,合起来就是斗牛胜利的意思。后来,牛角就成了米南加保族独有的建筑风格。 虽然传统建筑已经渐渐失落、现代建筑逐渐取而代之,但我希望人们能够偶尔去看看这些建筑,去好奇背后的故事,然后吸收成为生活的养分。 每一种建筑风格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才显得独特。 就如,在这数十亿人口中,也无法找到和你完全相同的人。 「 不同的生活和经历,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这般独一无二。 」

千岛之国

Image
我困在车龙里,望向窗外发呆,发现他好奇的盯着我看。 他不好意思的移开视线,却又偷偷地望回来。 我拿起手机假装没注意,把他的小动作拍下来,然后对他笑了笑。 他愣住了一会,然后车就往前开走了。 当时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这首歌。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   是什么形状 是否醒来有面包当早餐   再喝碗热汤 纯真的瞳孔  是否装得下忧伤                                                                                --止战之殇 印尼 是除了中国、印度、美国之外,世界人口排名第四位的国家。 她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 国家, 别称“千岛之国 ”,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 抵达 雅加达机场时,酷热的天气加上庞大的人流,一时让人无法适应。 所到之处,除了人,还是人。 雅加达是首都,就如众多的繁华都市,人口爆炸、交通拥挤、贫富悬殊的现象都是常态。 在雅加达的五天四夜里,看见了一种种对生活的无奈。 比如,由于薪资薄弱,所以只能漂洋过海去当外劳,才能生存。 比如,不同的地区,住着不同阶级的人,鲜明地区分出人与人的生活和地位。 比如,那些提着箱子,不顾危险在繁忙的车流里贩卖食物和饮料换取生活的人。 可这些都是生活啊,真实而又残酷。 当我们埋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平,是因为还没遇见比我们有着更糟糕人生的他们。 「 走过不同的地方,看见不同的人事物,才会庆幸自己拥有什么。 」

马六甲海峡上的古都

Image
提到马六甲,印象大概就是历史课本上那一段段的历史记载。 从 马六甲皇朝、郑和下西洋 、 汉丽宝公主到 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时期留下的各式建筑与文化,加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让马六甲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 周末时人们总爱涌入古都拍照打卡寻美食,各个古老建筑 、商店,街头小吃档口满满的 都是人潮。 最富盛名的要数 葡萄牙式古迹有圣地亚哥古城门和 圣保罗教堂还有荷兰红屋。 还有许多中式建筑和庙宇就藏在街道和河岸上,偶然经过的时候才能发现惊喜。 每当到访这些历史古迹时,我总在想,有多少人会去认真研究它的过去。 曾经风光的马六甲皇朝到后来成为殖民地的时光,随着时间成了历史的一章。 留下的只有曾经存在的痕迹和后人的纪念。 年老的长辈们说起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苦难时,态度轻松犹如第三者般,仿佛那段往事不过是生命的一缕云烟。 「 再多难熬的现在,总将成为轻描淡写的过去。 」

回归本质的建筑设计

Image
知道PJ Trade Centre的名字是在大学的设计课上。 最近偶然到实地参观,才能体会教授会喜欢这个设计的原因。 PJ Trade Centre的办公大楼由Small Projects建筑师Kevin Mark Low操刀,而景观则是由Seksan Design建筑师吴锡山所设计。 说到建筑师吴锡山,不得不提他那一系列的实验性民宿计划。 从森林和工厂改造成建筑游戏与实验空间的Sekeping Serendah, 到保存建筑文化的Sekeping Kong Heng,不难看出他所提倡的第三世界美学——呈现本质、回归自然。 也许两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相同,让PJ Trade Centre的设计大量使用砖、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原始建筑材料,注重通风散热、提倡绿色建筑,现代化之余又有一种朴实的感觉。一栋栋办公大楼围绕着一个精心设计的景观区,很适合休息时散散步,或者坐着看书、聊天,也可以欣赏风景。 阳光明媚的时候,光线透过玻璃和不同的建筑材质上演影子游戏。 下雨的时候,雨水随着风,透过通风口洒进来,打在身上阵阵凉意。 空间顿时变得有生命力,让人们能够感知天气的变化,而不是一味地和外界断了联系。 我喜欢能够和大自然有所交流的建筑,毕竟人建筑-大自然这三角关系是永远没办法剪断的。 建筑设计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毕竟每个人喜欢的各有不同。 「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建筑设计,有的只是触动心灵,让你反思的空间。 」

雪邦黄金海岸

Image
「 那个有阳光和沙滩的地方,是家。 」 当你飞往吉隆坡国际机场,从高空望下,有个海边,一排排的度假屋,在海上散开棕榈的形状。 天空很蓝,沙很细很软。 可以赤脚自由奔跑,也可以浸泡在海水里。 以前,她叫峇眼拉浪,只有一片沙滩和临近的几个马来档口,纯朴而宁静。 如今她改名为雪邦黄金海岸,州政府极力将她打造成一座 旅游及休闲滨海城镇。 黄金棕榈树海上度假屋建成之后,小镇上越来越多游客,渐渐兴起一股旅游风气。 偶尔碰见一小团的外国游客,还以为自己身在乔治市的某个老街道上。 周末回家的路上,车子变多了,等待交通灯转绿的时间越来越长。 原本一小时的车程,有时需要花上将近两小时才能到家。 以前总是想要往外跑,后来离开小镇到外念书,提起那片海滩总是让友人羡慕。 “家住海边附近多好啊,空闲时就能去看看海。” 那时候,才体会到回家的快乐和轻松。 表弟表妹从小在都城长大,到外婆家时总会问可不可以到海滩玩。 那片海滩是上一辈年轻时的乐园,也承载着我们这一代的童年时光。 无论未来身在何处,那片海滩,是家。

繁华之都

Image
大学毕业后,来到最靠近家乡的城市开始工作。 公司位于金三角地段,每天都在拥挤的车流和人群里穿梭。 拜设计行业加班如日常所赐,让我总是在下班后见识繁华之都越夜越精彩的模样。 人流不断的金三角集结了游客需要的观光和购物景点、街头美食和众多特色咖啡馆、从五星级高级酒店到便宜的小旅馆,通往各处的交通系统等等,各种想到的没想到的几乎都在这里。 走在路上有各式打扮的男男女女,或正装的上班族、或时尚潮流爱好者、或简单朴素的,也不乏在路旁靠乞讨过日子的街友。 在往返两点一线的通车里,我看见了一张张或充满朝气或已变得麻木机械的脸孔。 各种新和旧、贫与富,发展和衰退的比较下产生了一种名叫繁华的现象。 繁华之都,既美丽也很丑陋,即梦幻也很现实。 「 所谓繁华,不过是各种矛盾和冲突拼凑起来的一种现象。 」

米都之行

Image
大学生涯快结束的时候,去了一趟亚罗士打。 六月还没到收割季节,稻田里只有一片绿色的秧苗。 想看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大概还要再等上两个月。 辽阔的稻田之间只有一条勉强让车辆通行的小路。 我们的车像是外来者入侵禁地一样,每个经过的人都会瞄上一眼。 大概想着又是哪个乡巴佬跑来看稻田吧。 望着一大片稻田的时候,像大海一样让人感觉自由,变得豁然开朗。 从来吃饭不知道由米变饭的过程有多辛苦,吃不完的时候只能理所当然地倒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都知道,却还是避免不了食物被浪费。 「 所谓的理所当然,抹杀了多少的血汗和付出。 」

峇峇娘惹

Image
燕如针线在青空缝编 几幅女红将以泪缀点 誓言斑驳情雾只是经过 风雨中且让我盈步婀娜 我在槟城娘惹博物馆里,进入了小娘惹的世界里。 电视剧里的场景,在眼前真实地呈现。 我随意地四处游走,想象在那个时空里,峇峇娘惹的生活作息。 馆里有一老娘惹,银发盘成发髻,一身娘惹装,脚踩珠串鞋,对我们点点头,笑了笑,俨然已经习惯了游客的存在。 异族通婚繁衍出一代代峇峇和娘惹,后人已散布世界各处。 剧中的吃槟榔 、 串珠刺绣镂花 、 口操闽南福建语中参杂马来用语的娘惹文化,现今已不复所见。 时代在改变,峇峇娘惹的故事已经慢慢变成博物馆里的展览内容,希望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 未来的以后,回忆起今天便成了过去。 」

曾经的威尔斯王子岛

Image
曾经的威尔斯王子岛。 如今我们习惯唤他槟城。 大学念了三年的设计,在岛上慢慢吸收养分,学会珍惜古迹 、传统艺术和地方文化。 友人羡慕在岛上念书,平时就能像游客一样在乔治市的街头寻壁画作乐。 不得不说,立陶宛艺术家 Ernest Zacharevic 创作的 乔治市魔镜系列,的确让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他有太多面貌。 从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 、峇 峇 娘惹文化乃至老街道老房子老行业也有一番风味。 「 别到一个地方短暂旅行,在那里住下来,融入当地生活,才会明白那地方有多美好。 」

天空之桥

Image
「 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才会发现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渺小。 」 兰卡威除了 巨鹰广场, 还有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风景的天空之桥。 搭乘缆车上山,从高空鸟瞰,尽是美景。 可惜当时碰上维修关闭没办法参观,只能在展望台干瞪眼。 虽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服自己走在一座悬空挂在海拔687公尺高空上的 桥。

兰卡威珍南海滩

Image
大一的第一个考察,一团人一百多个学生经过数小时的巴士 、 渡轮再转搭巴士,被黑心导游抛下,懵懂地走了一段路才到了珍南海滩。 旅馆就在海滩旁边,打开门就是一片无际的海,夜里听着海浪声入眠。 海滩上或多或少都有人,有的晒日光浴,有的玩香蕉船和空中降落伞。 公路旁就是商店 、 酒吧和餐厅。 夜里我们在沙滩上不肯回房,听海浪吹海风,看外国人表演火舞。 标准的海岛旅行。 一去,还想再去。 想念那细软的沙,岸边的贝壳,夕阳和浸泡在海水里被浪一波又一波地打在身上。 还有很想忘却的糟糕房间。 「 青春,真好。 」

登嘉楼唐人街

Image
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 就算是在马来人居多的登嘉楼,也有那么一条唐人街。 这里和马六甲槟城有点像,有很多老店面,壁画和文化装置,暂时让我忘了自己身在登嘉楼。 虽然有种偏旅游区的倾向,但她毕竟没有前两者的发展那么蓬勃,游客量比较少,依旧保留一种纯朴小镇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来到唐人街,看见熟悉的中文字,说着中文或方言,让我有一种归属感。 一个人不管到哪里,对于深入血液里的习惯和喜好是改不了的。

不知名的拱桥

Image
在这趟旅程之前,有个在登嘉楼念书的学姐在脸书上上传了这座拱桥的照片,心想在旅途中应该能够找到她。 快要离开的那天,意外地在登嘉楼大巴刹后面找到了她。 她连接登嘉楼河和新地标Pulau Warisan,很普通,但很漂亮。 「 很多东西,以为它很平凡,到后来才发现那是朴实的美。 」

登嘉楼州立博物馆

Image
「 仰望,是一种欣赏的理想定义。 」 她 外观大气磅礴 ,我必须用仰望的视角,才能勉强把屋檐收于眼底。 还未进入馆内已被室外的园林景观吸引。 与在闹市中的博物馆不同,她临着登嘉楼大河,像一个公园,植物郁郁葱葱,安静清新。 园中有池塘,内有鲤鱼成群游来游去,可以在小桥上赏鱼,静下心来,再缓缓入馆。 馆内的展览涉及织物和纺织技术、传统武器、手工器具、历史文物、皇家用具、自然百科、石油开采、伊斯兰艺术、新生代及当代艺术等。 虽然是走马看花,但还是有种惬意的氛围。

水上清真寺

Image
在离开水晶清真寺之后,就来到了位于登加楼河河口处的水上清真寺。 和水晶清真寺玻璃反射阳光的外观不同,她是一座纯白色的清真寺。 那时是日落时分,白色的外观和周围的绿色倒映在围绕她的湖水中,看起来如浮出水面一般,景色如梦如画。 站在湖水前凝望的一刻,有一种平静安宁的错觉。 如果说水晶清真寺是盛开的牡丹版国色天香,那她就像荷花一般 清丽脱俗。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 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水晶清真寺

Image
这是我目前为止,见过最漂亮的清真寺。 那时到伊斯兰文明公园做考察,无意间就遇见了这座美丽的水晶清真寺。 我在瓜拉登嘉楼见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就数她最令人惊艳。 有玻璃和钢铁建造而成,在太阳照耀之下闪闪发光,真的非常美丽。 沿着河岸的木造步道,大风迎面吹得我披头散发狼狈不堪,让前行变得艰难缓慢。 虽然不是穆斯林,但当时有一种作为信徒不畏艰辛,虔诚朝圣的感觉。 从远处走来,原本看起来渺小的水晶清真寺在眼前放大。 等走到她面前才觉得非常宏伟庄重,也显得摩登前卫,颠覆了以往对传统清真寺的印象。 后来由于到了集合时间,没来得及进入内部一探究竟。 以前上课的时候教授总是提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圆顶清真寺,如今总算可以体会到清真寺建筑的魅力。 「 所谓信仰,是在你最彷徨无助的时候,让你支撑下去的力量。 」

伊斯兰文明公园

Image
好热。 好像快把身体里的水分都给蒸发了一样。 教授宣布完集合时间之后就把一票学生扔下,人间蒸发了。 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在21个迷你复制版的世界著名清真寺里打转。 仿佛绕着地球的伊斯兰建筑学旅行一周。 以往教授提到的拗口的名字大多都在这里。 最喜欢圆顶清真寺,真身在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它雄伟而炫目的金顶,加上复杂繁复的图腾,在蓝天下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 内部的设计也如外观一样惊叹,复制了原版精细的雕刻图腾,双眼根本来不及细细打量。 复制版已经如此,那远在 伊斯兰教圣地内的坐标肯定更为惊艳。 撇开宗教信仰,以设计的角度来看伊斯兰建筑,当中的理念和哲学很值得学习和欣赏。 「 在任何建筑文明面前,无论族群肤色 、 宗教信仰,用欣赏美的眼光去看待。 」

初见泰国曼谷

Image
「时间就像摩天轮一样,你以为过得很慢,它却不经意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在你措手不及的时候停下,才发现错过了很多以为来得及的瞬间。 」 那时是大一的期末长假。 一月份是曼谷的旅游旺季, 走在 阳光普照的户外偶尔还是会有一丝凉风吹过。 四天三夜的旅程,想去的景点太多,注定只能走马看花。 行程紧凑,印象深刻的其实不少。 比如听起来好温柔的地铁站广播,不知不觉就会想跟着念不知道是什么哪里的站名。 比如曼谷河滨市集的夜景,等待接驳船的时候可以欣赏景色消磨时间。 比如恰图恰周末市集,走了一次还是会想回头再走一次。 比如到处可见的四面 佛,佛像前总堆满鲜花和果品 。 比如在出了名塞车的曼谷街头穿梭自如的嘟嘟车,四个人挤在小小的车厢还一脸兴奋地看司机和同行较劲。 比如色泽超漂亮超解渴的红石榴汁。 比如没吃过就不算去过泰国的海鲜东炎汤,椰子雪糕,芒果糯米饭。 期待再次踏上这微笑的国度,继续还没完成的清单。